有 個網友問,很快就要生寶寶了,能不能說一下哪些是新手媽媽必備的育兒知識,能先學習一下。然後懶媽媽整理了一下,文章有點長,請耐心看。
有句話是這樣說的, 做父母是門檻最低的職業,不用任何人同意,不用參加任何培訓,不用持上崗証就能隨時上崗,更沒有任何考核。
其實這句話也不全對,現在很多父母也會為了寶寶而提前學習很多育兒知識,看看新手爸媽必備的育兒知識有哪些。
新生兒護理
寶寶出生之後,抱著軟綿綿的寶寶是真開心呀,也是真的不知所措,護理工作都沒法展開。
在這時候,媽媽最先要做的就是要 盡快給新生兒開奶,讓寶寶盡快吃到初乳,並做到 按需餵養。且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餵養,如果 沒有特殊情況,不用額外給寶寶餵開水。另外,新生兒出生2週以後要記得 每天都補充400單位維生素D。新生兒還有一個重點護理,那就是 新生兒肚臍的護理。新生兒的臍帶一般會在出生後的一到兩週脫落,在這段時間內,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:①做好消毒工作。寶寶從醫院回到家里之後,爸爸媽媽應該每天用消毒藥水進行2~3次消毒,避免肚臍感染。消毒的時候應該以肚臍為中心,以畫圈的方式往外塗抹消毒液,記得不要重復使用棉籤哦。
②避免寶寶肚臍濕水。我們在幫寶寶洗澡的時候,先用肚臍貼把肚臍貼上,然後正常清洗,不要過度清洗肚臍周邊,洗好之後擦乾消毒好就行。
③平時也要保護肚臍。幫寶寶穿衣服或者穿尿不濕的時候也要注意看著點肚臍,避免衣服或者尿不濕過度摩擦肚臍帶,導致臍帶不能正常脫落而出血或感染。
④出現異常及時就醫。如果肚臍出現感染,紅腫、化膿等一定要及時就醫。
學會正確的餵奶姿勢
不正確的餵奶姿勢對媽媽和對寶寶都有危害,如媽媽容易腰痛,寶寶容易嗆奶,並且還非常影響寶寶的顏值,所以正確的餵奶姿勢也是很重要的。
▶奶粉寶寶的餵奶姿勢
人工餵養的寶寶就簡單一點,在餵奶前斜抱寶寶,也就是 斜臥位,然後把奶嘴放到寶寶嘴巴里,保持奶瓶的底部高于奶嘴,防止空氣在奶嘴裡被寶寶吸入引起寶寶脹氣而吐奶等。
▶母乳寶寶的餵奶姿勢
母乳喂養的姿勢一般是 交叉式、側臥式、橄欖式、搖籃式,正確姿勢如下:
交叉式。媽媽一手從寶寶側邊托住寶寶的腰到頭的位置,讓寶寶的耳朵、肩部、屁屁都能在同一直線上,另外那隻手則協助寶寶進行銜接。交叉式餵奶時,如果寶寶吃左邊的母乳就用右手托寶寶,反之,吃右邊的母乳就用左手,交叉進行。
側臥式。這種方式是媽媽側臥在床上,並把貼住床的那一隻手自然移開給寶寶挪位置,一般放在枕頭下,然後寶寶也調整好姿勢,側臥著吃奶。
橄欖式。這種方式就是把寶寶夾在腋下,並用同側的手托起寶寶幫助寶寶正確銜接,寶寶夾在左邊就吃左邊的奶,夾在右邊就是右邊的奶。需要注意的是,需要把寶寶墊至與乳.頭持平的高度,以方便寶寶吃奶。
搖籃式。先在媽媽的腿上放一個墊子,然後用餵奶那一側的手把寶寶抱著,用手臂支撐寶寶的頭頸部,手掌則負責寶寶的腰背部,直至臀部。另一隻手負責其他的打雜工作,如控制奶速,銜接等。
正確的哺乳姿勢是母乳喂養成功的很大助力,不要小看哦。
如何判斷寶寶飢和飽
經常聽說按時餵養,按需餵養,到底是怎麼回事?
其實給寶寶餵奶有時候不需要講究那麼多,只要寶寶餓了,即使時間沒到也應該給寶寶吃奶,總不能讓寶寶餓著肚子哭鬧吧。
很多爸爸媽媽不懂得判斷寶寶什麼時候餓了,到底吃飽沒有,母乳媽媽的奶量到底足不足,其實這也不難。
▶寶寶如果餓了會有這些表現:
當你把手放到寶寶嘴邊的時候,寶寶會下意識地 張開嘴巴想要吃奶,即使把手指方向改變,寶寶的小嘴也會隨著手指的方向而轉動。如果媽媽把寶寶抱在身上,寶寶就會 自然而然地把頭埋在媽媽的胸前,一邊有所動作一邊哼哼叫,就好像在催促媽媽快點一樣。
如果還得不到滿足,寶寶就會哭,剛開始的哭聲還相當 有規律,音量也不會太大,再次得不到滿足之後,寶寶的哭聲會變得更洪亮。
當媽媽發現有這些表現的時候,說明寶寶肚子餓了,想要吃奶了。
▶寶寶吃飽了會有這些表現:
每個寶寶的奶量都不相同,所以我們不能按照「規定」給寶寶餵奶,更何況,母乳喂養的話,我們看不出也猜不出來寶寶到底吃進去多少奶水,所以還是根據寶寶的表現來判斷比較好。
寶寶吃奶時的吮吸力度和速度開始下降了。寶寶吃奶時的認真程度改變了,開始左顧右盼,吃吃又停停,或會對媽媽微笑。母乳寶寶吃奶有10--15分鐘了(正常母乳充足的時候,寶寶吃7--8分鐘差不多有70% 飽了)。母乳媽媽能明顯感受到奶陣,並且一般有2個以上。寶寶主動把乳.頭或奶嘴頂出來,或者把頭轉向一邊了。
▶奶量足不足看幾點:
如果媽媽的奶量足,寶寶一般會有以下的表現:
寶寶每天會有6~8次以上的小便,並且小便清亮無異味。寶寶大便正常,呈黃色、金黃色或土黃色糊狀或者成形條狀。寶寶的體重正常增加。吃奶後,寶寶每次睡眠超過2~3個小時。每次吃了奶之後寶寶會有滿足感。
也就是說,如果寶寶正常生長,吃喝睡都正常,說明奶量是足的。
學會拍嗝
在眾多的育兒知識中,拍嗝是很重要的。因為小寶寶的胃和成年人的不一樣,寶寶的 胃容量小,呈現的是上松下緊的「水平」狀,奶水容易溢出來,而寶寶平時容易吸入空氣,胃的平滑肌功能又不夠完善,所以寶寶容易脹氣、吐奶等。
所以 每次餵了奶之後都要給寶寶拍嗝,把胃裡多餘的氣體排出來,減少寶寶脹氣、 吐奶的情況。
拍嗝的方式有幾個,這裡簡單說一下 直立式拍嗝,即把寶寶豎放並幫助寶寶把頭趴在自己肩膀上(可事先墊一塊乾淨的小毛巾,防止寶寶吐奶時弄髒衣服), 然後一手扶著寶寶腰背以上的位置以確保寶寶安全,尤其是寶寶的頭頸部,另外一隻手則 重復地從下往上用空心掌輕拍,一般一兩分鐘就可以把嗝拍出來了。
如果拍了十分鐘左右還沒有拍出來,可以再斜抱寶寶一會兒之後再讓寶寶睡覺。
看便便識寶寶情況
寶寶的很多情況我們是可以從寶寶大便發現的。
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排的是 胎便,這是一種粘稠無臭味的墨綠色便便,一般在寶寶出生後的 三四天就能排完。
之後母乳寶寶的便便會轉變成 黃色、金黃色的糊狀,次數也比較多,有每天兩三次的,也有每天七八次的。
奶粉寶寶便便的顏色一般 呈淡黃色,也更乾燥,更容易成型,大便次數比母乳寶寶少, 一般每天1~2次。
如果寶寶便便的 次數非常多,每天十幾二次,考慮寶寶拉肚子了。
如果便便顏色正常,但帶有 奶瓣,可能是消化不良。
如果寶寶便便是 綠色的,可能是寶寶著涼了。
如果寶寶便便幾天一次,比較乾硬,排便時寶寶抗拒、哭鬧,這是寶寶 便秘了。
要是寶寶的便便 顏色,形狀,氣味有所改變,爸爸媽媽根據情況處理就行。
帶寶寶需要學的技能非常多,且不僅限于以上內容這麼表面,為了能做一個合格的爸爸媽媽,快點學起來吧!
更多爸媽育兒、生產前後相關知識,請多多關注粉絲團「爸媽大補帖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