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在網上看到一則笑話:
「有一次,朋友在微信上找我借錢,我都準備轉賬給他了,結果他來了一句‘明天還你’。
我立馬就知道他是騙子,因為我朋友借錢從不提什麼時候還錢。」
一笑之余,也反映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——借錢容易還錢難。
一般而言,能開口求助的,大都非親即友,一旦處理不好,不是傷了感情,就是傷了錢。
如何正確處理好這個問題,對智商和情商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。
今天教大家3句話,下次再遇到這類情況,不妨從這幾個方面想一想、問一問。
等想明白、問清楚了,這錢到底該不該借,你心里也就有數了。
問對方:借錢用途與還款能力
俗話說得好:「救急不救窮,幫困不幫懶。」
家家都有難關要過,若是遇事急需周轉一下,這無可厚非。
可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,不能隨意予人。
當遇到借錢的請求時,先問一問對方借錢的用途,以及是否有能力歸還。
待問明白后,確定可以借的,也記得打好欠條,規定好還款日期和利息。
關系再好,該問的不能少,該走的流程也不能省。
知乎上有位網友小白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。
過年回家時,一位好久沒見的朋友突然請他吃飯,他也沒多想,就赴宴了。
宴席上,兩人相談甚歡,聊到動情處,朋友忽然掩面痛哭。
小白忙問發生了什麼事,只見對方抹了把眼淚,開始倒苦水。
從自己被單位裁員,講到創業失敗,再講到如今房車都抵押出去了,老婆也要和他失婚,人到中年卻過得如此凄慘……
講來講去,他的眼淚又開始滑落了。
離席時,朋友小心翼翼地向小白借了幾萬塊錢,并承諾掙到錢就第一時間歸還。
話說到這,小白已經心軟了,他本想問清楚對方借錢的目的和還款時間,但又覺得這樣太不念情誼,最終只是口頭約定好盡早歸還。
豈料過了一段時間,小白聽說,那位借錢的朋友其實是染上了賭癮,所以才妻離子散。
過年時他問許多人都借了錢,想一次回本,可最終還是輸了個精光。
聽到這,小白一陣天旋地轉,他清楚自己那幾萬塊錢,算是打了水漂。
曾看過一個關于借錢的調查,結果顯示:借錢后足額歸還的人,只占24.2%,不到四分之一。
所以,不要不好意思問緣由、立字據,也不要覺得這是在傷害感情。
若是真朋友,有商有量,有借有還,感情只會更親近。
只有一開始就想著鉆空子的人,才會氣急敗壞于你流程嚴密。
就像網上說的那樣:「別總覺得麻煩別人不好意思,別人麻煩你時,也沒見他有多不好意思。」
寧愿借錢時麻煩一點,也好過最后追債時,才發現有無窮無盡的麻煩要應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