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在朋友聚會中,認識了一位小學霸。
人特別機靈聰明,問他什麼話,他都能立馬接住回答。
大家吃飯找不到筷子,他小眼睛一番搜索,在桌底下找到一大袋餐具,還貼心遞上抽紙巾。
和同齡人一起玩,他領導力十足,不但組織大家玩游戲,還把規則說得清楚明白。
一天相處下來,我好奇問他媽媽:「你家孩子好機靈呀,怎麼培養的?」
媽媽卻說,自己平時工作忙,都是爸爸帶得多,爺倆一天到晚膩歪在一起,她還生怕搞出什麼幺蛾子來。
聽完我恍然大悟,想起耶魯大學之前做過的12年追蹤研究結果:
爸爸帶出來的孩子,長大后智商普遍偏高,進入社會后也更容易成功。
原來,爸爸才是隱藏的「育兒高手」,好好分析,不難發現其中的玄機。
配圖來源:網絡
01.爸爸多陪伴,孩子更有安全感
有些家庭誤以為,照顧和陪伴孩子,有媽媽就行。
因為媽媽能給孩子溫暖懷抱、積極回應,是滿足孩子情感需求的第一人選。
可實際上,有沒有爸爸的參與、陪伴,對孩子的影響截然不同。
有個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,脾氣變得越來越糟糕,連媽媽都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。
直到有一天,小女孩上學一直哭鬧不止,老師怎麼安慰都不行。
讓媽媽來接走,媽媽一時半會工作走不開,只能轉告給爸爸。
小女孩一聽,立馬搶過手機,大聲說:「爸爸,你可以抱抱我嗎?你好久好久沒陪我了。」
原來,爸爸是程序員,經常半夜才回家,女兒根本沒機會看到他,等女兒一早上學,他還在睡覺。
感覺到被爸爸忽視的女兒,失去和爸爸的鏈接,特別不安,陷入在深深的恐懼和難過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