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跟著花花看大運會」「花花帶你游成都」……大運會期間,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的「貓熊網紅」花花多次登上熱搜。這只被網友親切稱為「花花」的大貓熊大名叫「和花」,如今在社交媒體已經擁有50多萬「護花使者」。
在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內拍攝的大貓熊「和花」。
一般情況下,游客為了和花花互動,需要在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排隊三四個小時,漫長的等待對「花粉」來說是值得的。花花在貓熊群里很有辨識度,它不護食,不計較,呆萌平和。爪子里的竹子啃不動了,就直接躺下睡一覺;被弟弟撲倒,干脆找根竹子就地躺吃;吃飯時間,大家都吃飽了,她才慢吞吞地走出來揀剩下的竹子……花花不經意的動作總是被游客進行各種擬人化解讀。「慵懶」「佛系」「與世無爭」,人們通過一只大貓熊,表達著自己的情緒。
大家為什麼愛花花?本質是源于人們的情感需求。在現代都市人情感需求的驅使下,萌寵經濟逐漸升溫。從咖啡館「擼貓」到農場看豬,再到社交網站火爆的寵物視訊,可愛的小動物成為成年人的「治愈良藥」。在情緒價值作用下,花花已經不僅僅是一只貓熊,更是一種精神寄托和情感依靠,代表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有人為它排隊,有人為它出書,還有人為它手繪畫像,并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大屏。在微博、抖音、小紅書等社交平台,隨處可見「花粉」為花花剪輯視訊、制作表情包、發布照片。
走紅的花花像極了娛樂圈「愛豆」,所有成長都伴隨著粉絲的參與。通過短視訊等相關內容進行傳播,是當下文娛領域很流行的造星方式。事實證明,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解鎖了這一方式,不僅成功捧紅了花花,也讓「貓熊之城」成都更添熱度。有平台粗略統計,花花每帶來一名游客,至少為成都帶來1075元的在地消費。
大貓熊火了,火的不只是花花。如今國內貓熊界的頂流,南有花花,北有北京動物園的「西直門三太子」萌蘭。作為一個超級大IP,貓熊經濟已經站上消費領域的新風口。
2021年,貓熊「福多多」在成都太陽產房誕生,野獸派品牌終身認養了它,取名為「噗噗」,并開發了一系列「貓熊噗噗」IP產品;2022年,北京兩家文化公司搶先申請注冊「貓熊花花」「貓熊和花」商標;如今,成都進行大貓熊營銷,街頭巷尾處處可見大貓熊、竹子等「貓熊IP」元素,大貓熊為整座城市引流賦能。不同的企業與品牌采用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到「貓熊經濟」中,一方面借助大貓熊的文化號召力,快速提升自身影響力與知名度;另一方面,也通過參與IP塑造,不斷擴大貓熊IP的邊界,豐富貓熊IP的內涵。
講一個好故事勝過無數花式營銷。從北京冬奧會的「冰墩墩」,到如今成都大運會的「蓉寶」,它們能成功出圈,不僅因為擁有憨態可掬的貓熊造型,還有以體育精神為底色的「人設」,以及和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。
近年來,以大貓熊為元素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,從紀錄片到動畫電影,通過大貓熊,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更加生動。挖掘大貓熊文化,講好大貓熊故事,也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。大貓熊的未來擁有廣闊的舞台,在這個舞台上,離不開城市、創作者與粉絲共同的努力。